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科普 >> 百日咳,可防可控不可怕,健康知识早了解
详细内容

百日咳,可防可控不可怕,健康知识早了解

近期媒体总有报道“百日咳”感染病例,似乎百日咳已经成为春季主要传染病,其实民众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百日咳并非新发传染病,第一例百日咳病例可以追溯到隋朝,距离今天已经1400多年了,病菌并不陌生,但是作为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了解其临床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1.jpg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哮吼声为特征。因为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之久,故名“百日咳”,可合并肺炎和脑炎。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行于冬春季节,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

百日咳鲍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 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或干燥3~5小时可以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百日咳有哪些临床特征?


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并发症以肺炎最常见,也可以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

原有心肺疾病的儿童预后较差。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3个月以下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并发症较多且严重,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支气管肺炎、百日咳脑病及窒息为常见死因。

百日咳是如何传播的?

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

研究发现:在当前免疫规划时代,百日咳传播模式发生转变,家庭聚集传播增加,由儿童→青少年/成人传播转变为青少年/成人→婴儿传播;青少年或成人感染后症状往往不典型或为隐性感染,进一步增加婴儿感染的风险。

百日咳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无疫苗接种史的婴幼儿和疫苗保护衰减后的儿童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百日咳?

一、预防家庭传播。家中出现疑似百日咳症状(咳嗽迁延不愈、鸡鸣样吼声等)患者应立即就诊,特别是家庭中如果有未到疫苗接种年龄或者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建议家庭成员、月嫂等婴幼儿看护人出现发热和持续咳嗽症状时主动就诊筛查,避免接触婴幼儿,必要时遵医嘱接受药物预防/治疗。

二、接种疫苗接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完成补种。

我国可预防百日咳的疫苗有免疫规划疫苗:百白破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儿童分别于3、4、5、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四联疫苗也按此程序接种。五联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儿童分别于2、3、4、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4.jpg

三、日常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充分利用日光照射,勤晒衣被。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或前往时佩戴口罩,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捂住口鼻。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5.jpg

Adress

西宁市城南新区新城大道172号

Email

123456789@126.COM

Tel

86-0971-6513888

WeChat

YIYUANMINGCHENG

  • 电话直呼

    • 09716513888
    • 09716511111
技术支持: 青海必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